那些年
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光》
夏末的午后,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进来,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高三(4)班的教室里,只剩下我和几个同学在做值日。
"李明,你这周末回老家吗?"张伟一边擦黑板一边问我。
我摇摇头:"不了,高考冲刺阶段,我妈说让我专心复习。"
那是2005年的春天,我们都十八岁,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怀揣着各自的梦想,却又被高考这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。
班上最要好的五个人:我、张伟、小雨、阿强和豆豆,从初中就在一起。我们约定高考后一起去爬城郊的那座山,看日出。那座山不高,但在我们小城里,站在山顶可以看到整座城市的全貌。
"喂,发什么呆呢?"小雨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,她把扫把递给我,"该扫地了,组长大人。"
小雨是班上的学习委员,成绩一直名列前茅,她有着大大的眼睛和爽朗的笑声。每当我们几个因为学习压力大而情绪低落时,总是她鼓励我们继续前行。
那个夏天,我们五个人经常在晚自习后偷偷溜到学校后面的小卖部,买上几根冰棍,坐在操场边的台阶上,聊着天,看着星星。虽然知道第二天还要早起,但那短暂的自由时光,是我们在高三紧张生活中唯一的放松。
高考那天,天气出奇的好。考完最后一科,我们五个人在校门口集合,然后一起骑着自行车,沿着城市的小路,向那座山骑去。
山路崎岖,我们推着车走了大半程。到达山顶时,已经是傍晚。夕阳西下,整座城市被镀上了一层金色。
"我们做到了!"阿强高举双手,大声喊道。
"高考结束了!"豆豆也跟着欢呼。
我们在山顶搭了帐篷,生起篝火,分享着各自的梦想。张伟想去北京读大学,小雨梦想成为一名医生,阿强说要环游世界,豆豆则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馆。而我,只是简单地希望能和朋友们一直在一起。
那晚,我们五个人躺在草地上,仰望星空,许下了各自的愿望。
"不管以后去哪里,我们每年都要回来一次,就在这座山上,看日出。"小雨提议道。
我们都举手赞成,拉钩为誓。
然而,生活从来不会按照计划进行。高考成绩出来后,我们分散在了全国各地的大学。小雨去了上海,张伟去了北京,阿强去了广州,豆豆留在了本地,而我去了成都。
大学四年,我们只在第一年的暑假兑现了约定,五个人重返那座山。之后,因为实习、考研、出国,我们再也没能同时回到那座山。
十五年后的今天,我回到了家乡。这座城市变了很多,高楼大厦拔地而起,曾经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的马路,我们的母校也扩建了一倍。
我独自爬上那座山,坐在山顶,看着这座承载了我青春记忆的城市。手机响了,是一条群消息。
"老地方,今晚七点,不见不散。"是小雨发的。
原来,他们都回来了。豆豆真的开了一家咖啡馆,就在我们高中附近;张伟在北京成了一名建筑师;小雨如愿成为了医生;阿强虽然没能环游世界,但在旅游公司工作,也算圆了一半的梦。
那晚,我们又一次在山顶,围着篝火,聊着这些年的经历。我们都变了,却又好像从未改变。
"还记得我们当年的约定吗?"小雨问道。
我们相视一笑,举起手中的饮料:"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梦,一起走过的路,一起经历的一切,永远不会忘记。"
那一刻,我明白了,无论岁月如何变迁,无论我们身在何方,那些年的记忆,那些年的情谊,那些年我们一起追逐的梦想和光,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。
# 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光》(续)
那晚重聚后,我们约定不再让时间成为阻碍,每年都要回到这座山上。但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。
第二年,我接到了豆豆的电话。她的咖啡馆经营遇到了困难,正在考虑是否要坚持下去。我请了一周假,回到家乡帮她。那段时间,我们重新装修了店面,调整了菜单,在社交媒体上做了推广。慢慢地,咖啡馆有了起色。
"谢谢你,"临走前,豆豆递给我一杯她亲手调制的咖啡,"我给它起名叫'那些年'。"
咖啡的香气中带着一丝橙子的清香和巧克力的甜味,就像我们的青春,苦涩中带着甜蜜。
第三年,张伟的建筑设计公司接了家乡一个旧城改造的项目。他特意把我们高中附近的那条小路保留了下来,还在路边设计了一个小广场,广场中央是五个背着书包的青少年雕塑。
"这是送给我们自己的礼物,"张伟说,"也是送给所有曾在这里度过青春的人。"
小广场落成那天,我们五个人又聚在了一起。看着雕塑,我们笑得像当年一样肆无忌惮。
第四年,小雨结婚了。她的丈夫是医院的同事,一个温和踏实的男人。婚礼在我们的小城举行,地点选在了山顶。
"为什么选在这里?"我好奇地问。
小雨笑着说:"因为这里有我最珍贵的回忆和最好的朋友。"
婚礼那天,阳光明媚。当小雨挽着父亲的手走向她的未来丈夫时,我看到了她眼中的光芒,那是幸福的光芒,也是希望的光芒。
第五年,阿强的旅游公司开发了一条"青春记忆"主题路线,其中一站就是我们的那座山。他邀请我们参加首发团,重走我们曾经走过的路。
"这些年,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,见过了许多美景,但始终觉得,最美的风景是和朋友一起看的那些。"阿强在山顶对我说。
我点点头,深有同感。
第六年,我在成都的工作越来越忙,几乎没有时间回家。直到有一天,我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邀请函。
"诚邀您参加'那些年'咖啡馆五周年庆典。"
豆豆的咖啡馆不仅挺过了困难期,还在城里开了三家分店。主店就在我们高中对面,成了学生们课后最爱去的地方。
我请了假回去参加庆典。推开咖啡馆的门,熟悉的香气扑面而来。墙上挂满了我们五个人的照片,从高中到现在,记录着我们的变化和成长。
"这里不仅是一家咖啡馆,也是我们友情的见证。"豆豆在庆典上说。
第七年,我的父亲生病住院,小雨作为医生全程参与了治疗。那段时间,我每天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,心力交瘁。是小雨一直鼓励我,给我希望。
"你爸爸会好起来的,"她握着我的手说,"就像当年你鼓励我们一样,现在轮到我们来支持你了。"
父亲最终康复出院,我请小雨吃饭表达谢意。席间,她告诉我她怀孕了。
"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有像我们这样的朋友,"她抚摸着微微隆起的腹部,"那将是他最大的财富。"
第八年,张伟的公司在北京越做越大,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家乡。他发起了一个"家乡记忆"计划,邀请在外打拼的游子回来,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。
"无论走多远,家乡永远是我们的根。"张伟在一次演讲中说道。
我坐在台下,为这个曾经害羞内向的男孩如今的成就感到骄傲。
第九年,我在成都创办了自己的公司。开业当天,我收到了四份特别的礼物:豆豆送来了她亲手调制的咖啡豆;张伟设计了办公室的装修图;小雨送来了一套中医保健茶;阿强则送了一幅他在西藏拍摄的日出照片,照片背后写着:"无论多远,阳光总会照耀我们每一个人。"
第十年,我们相约在山顶,庆祝我们相识二十周年。那天,我们带着各自的家人一起爬山,孩子们在前面欢快地奔跑,就像当年的我们。
夜幕降临,我们围坐在篝火旁,讲述着这十年来的故事。有欢笑,有泪水,有成功,也有挫折。但无论经历了什么,我们始终相互支持,从未放弃彼此。
"十年前,我们在这里重聚,许下了每年都要回来的约定。"我举起杯子,"虽然我们不能每年都五个人齐聚,但我们的心从未分开过。"
"为了那些年,"小雨接过话,"也为了未来的日子。"
"为了友情,"张伟说。
"为了梦想,"阿强补充。
"为了我们,"豆豆最后说道。
我们的杯子在空中相碰,发出清脆的声响,就像我们的友情,历经岁月的洗礼,愈发坚固和珍贵。
篝火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,我看到了岁月在我们脸上留下的痕迹,也看到了那些年的影子。我们都长大了,有了各自的生活和责任,但内心深处,我们依然是那五个在山顶许下约定的少年。
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逐的不仅是梦想,还有彼此的成长和幸福。而这段友情,将继续照亮我们未来的路,无论这路有多长,有多远。
因为我们知道,无论走到哪里,回头望去,山顶的那束光,永远为我们点亮归途。
文章评论